撰文:家庭動力創辦人及行政總監
婚姻及家庭治療師
兒童遊戲治療師吳綺琴
疫情下,父母與孩子一同在家抗疫,看到子女日常上課的模樣,總難忍訓話不斷。親子間的對話變得只剩下「做完功課了嗎?給我檢查看。」「應該要停了,不要再打機了!」「不准再看電視,應該要去睡覺了!」。但孩子不是機器,不能按著你的要求過人生。家長們一起試試趁一起在家的機會,開啟親子對話吧!
生活在都市的人,都好像忘記了自己是一個人,以為每個人都是一部冷冰冰,沒有情緒反應的機器!忘了自己是一個人,會有甚麼的後果呢?若父母也忘記了孩子是一個人,孩子會有一個怎樣的人生?
如果是一部機器,設計師在設計上當然會因應自己的需要,令機器的表現達到自己的目標。機器沒有生命,但設計師會絞盡腦汁,用高端科技為機器設計與改良,務求機器的表現盡善盡美。
所以設計師不需要與機器對話,不需要問機器累不累,不需要問它願不願意 ─ 只要設計師覺得是好的,就會動工,加諸於機器身上。這樣合理嗎?很合理吧,並無不妥啊。當機器的表現傲視群雄時,人們會對機器愛不釋手,同時感謝讚嘆背後偉大的設計師。
但是,很多父母在教養子女的模式上,與設計師設計一部機器差不多。父母對人生希望達成的願望,都想要子女達成,所以為子女「設計」一條成功路,在學業及不同領域中,爭取卓越成就 。當表現不如理想時,父母會絞盡腦汁,「改良」孩子,去參加禮儀班、社交班、中英數補習班、記憶班、音樂班和游泳班等等。
父母會與孩子會有親子對話嗎?會的,但多數是那幾句,而且對話隨著孩子年紀漸長,會漸漸消失,就沒有對話了。
父母會問孩子累不累嗎?很少聽到。只是時常聽到父母説自己很累,或帶孩子很累。
父母會問孩子願不願意嗎?有時父母也很民主,會問孩子意願。但無知的孩子說了「我願意」後,就後果嚴重。因為父母隨之想孩子達到頂峰,如果中間半途而廢,就是「沒毅力」、「沒恆心」。結果,孩子達了標,父母贏了掌聲,孩子就不再繼續了。
最後,我們的孩子所得到的人生,就如一部機器,沒有自主能力,也不知道何謂「自己的人生」。
與其不斷要求孩子過你要求的生活,倒不如爭取這段在家抗疫的時間,好好關心子女,開啟親子對話,促進親子關係。